1.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借药之力,药助食之功。
2.采用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成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寓医于食”,药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因地制宜针对三大人群:“五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体重)、亚健康人群、美容养颜人群,创新打造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生活品牌。
---摘自药食同源健康管理行动指南(2021-2030)
久健本康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的药物是食物
最好的药房是厨房
您的位置:
> 详情

药食同源:颠覆糖尿病管理的天然化合物宝库

发布日期:2025-10-29 11:11:27   浏览量 :55
发布日期:2025-10-29 11:11:27  
55

不仅是食疗,更是天然药物的革命。

糖尿病管理正迎来一场革命性转变。近年来,药食同源植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已成为糖尿病干预的新焦点。这些成分通过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机制,对糖代谢进行精准调控,且具有副作用小、适合长期食用的独特优势。

最新研究表明,山药、葛根等药食同源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不仅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为糖尿病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案。

一、传统智慧的现代科学验证

药食同源思想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其中针对“消渴症”(即糖尿病)的食疗方案积累了丰富经验。随着现代科研技术的进步,这些传统经验的功效机制正被逐步揭示。

福建中医药大学的一项系统研究分析了铁棍山药、紫玉山药和清风山药的营养成分与降血糖活性成分,发现不同山药品种在降血糖方面各有特色。

铁棍山药的水分、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其中谷氨酸、精氨酸等调节糖代谢的关键氨基酸尤为丰富。

而紫玉山药则以花青素含量惊人著称,其黄酮类和多糖也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这些成分为其降血糖活性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药食同源中的天然降糖化合物

1.多糖类:多重机制调控糖代谢

山药中含有的多糖、皂苷、多酚等活性成分能影响人体的代谢酶活性或通过调节机体的抗氧化作用和脂质代谢来调控血糖水平。

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机制包括促进糖原合成、保护胰岛β细胞、调节糖代谢、增加胰岛素分泌量、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六方面。

2.黄酮类:精准打击糖代谢关键酶

黄酮类化合物在药食同源植物中广泛存在,是降血糖的重要活性成分。山西农业大学的研究发现,苦荞多酚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模式调控血糖。

研究通过酶抑制动力学、光谱分析、等温滴定量热及分子对接等技术手段,系统阐明了苦荞多酚双重抑制淀粉消化酶的机制。

多酚与酶结合后均能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改变酶的空间构象,从分子层面阻断淀粉水解路径。

3.酚酸类:调节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

饮食多酚在2型糖尿病管理与治疗中展现出多方面的保护作用。它们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抑制糖代谢酶、减轻氧化应激及炎症,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及并发症风险。

黄酮类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α-葡萄糖苷酶,并促进GLUT4转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β细胞功能。

酚酸则通过抑制肝糖异生、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如SOD、CAT),缓解高血糖及脂代谢异常。

三、调控餐后血糖的天然策略

餐后血糖调控对降低胰岛素损伤、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因安全性高成为研究焦点。

1.低GI复合食品:技术突破

为解决高血糖指数淀粉类食品引发的代谢疾病问题,研究人员通过预糊化-高压灭菌-超声联用技术构建葛根淀粉与四种药食同源提取物的复合物。

研究发现KS-FMH复合物显著降低水解平衡浓度和速率系数,抗性淀粉含量提升至41.11%,估算血糖指数最低达54.2,符合低GI食品标准。

结构分析表明,复合物表面形成“微芯片状”突起,并形成V型晶体结构,这种致密结构有效阻碍了淀粉酶对底物的接近,从而延缓消化。

2.精准抑制消化酶

苦荞多酚研究揭示了更为精确的抑制机制。多酚与酶的结合过程为自发吸热反应,主要由疏水作用力驱动,分子对接进一步揭示其与酶活性口袋关键氨基酸残基(如 Trp-58、Arg-195)形成特异性结合。这种精准抑制为开发更有效的降血糖功能食品提供了方向。

四、糖尿病并发症的天然防护网

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药食同源植物在并发症防治方面同样展现出巨大潜力。

1.视网膜病变的天然干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发现,石榴皮提取物能显著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眼部损伤,有效保护其视网膜结构。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I3K/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2.全面代谢调节

葡萄籽提取物在实验性糖尿病中也显示出多方面的益处。研究发现,葡萄籽提取物能改善高血糖、血脂异常,并减轻氧化应激。提取物还增强了抗氧化防御能力,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同时蛋白质羰基、TBA反应产物和脂褐素在血浆中减少。

五、迈向精准化与个性化的药食同源干预

随着研究的深入,药食同源干预正朝着精准化方向发展。不同益生元对血糖调节的差异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南方医科大学的一项临床试验发现,同样是益生元,菊粉能改善超重者的糖代谢,而果寡糖却几乎无效。在超重/肥胖组中,菊粉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小时与2小时血糖显著下降,曲线下面积降低约20%。同时,空腹胰岛素升高,提示胰岛β细胞反应增强。这一研究表明,不同药食同源成分的效果可能因个体代谢状态而异。

六、前景与挑战

药食同源植物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个体差异可能影响药食同源干预的效果。未来需要更多研究来识别不同人群的反应特点,实现个性化干预。此外,药食同源植物与降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保联合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结论

药食同源植物为糖尿病管理提供了多靶点、多层次、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从天然化合物中寻找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的有效成分,不仅是向传统智慧的回归,更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的完美融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药食同源植物有望在糖尿病防治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全球糖尿病防治贡献“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Chen L, Wang Z, Xu 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hypoglycemic active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hinese yam. Sci Rep. 2025;15:7823. 

[2]Feng C, Cheng F. In vitro inhibitory effects of polyphenols from 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 on starch-digesting enzymes: action mechanism, 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 and 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 Food Chem. 2025;437:137895. 

[3]Wang X, Li Y. Protective role of dietary polyphenols in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Nutrients. 2025;17:275. 

[4]Liu J, Zhang H. 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Food-Medicine-Homology extracts and kudzu starch in regulating digestive properties and structural mechanisms. J Funct Foods.2025;118:105456. 

[5]Ren Q, Sun J. Pomegranate peel extract alleviates diabetic retinopathy by suppressing the PI3K/AKT/HIF-1α/VEGF pathway and gut microbiota modulation. J Adv Res. 2025;42:145-157. 

[6]Kountouri A, Gioxari A. Imera cultivar carob: clinical glycemic effects and phytochemical profile. Food Chem. 2025;438:146823. 

[7]Li J, Liu F.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inulin and fructooligosaccharides on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glycemic metabolism in overweight/obese and healthy individual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BMC Med. 2025;23:372. 

[8]Kovalska Z, Lisnychuk N. Beneficial effects of grape pomace extract on hyperglycemia, dyslipidemia,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 mellitus. Molecules. 2025;30:4183.

黎怡生(久健本康编辑部)

手机:13273816753
邮箱:jjbkang@163.com
微信号:13273816753
微信号:jjbkang
扫描二维码,注册会员
扫描二维码,进入商城
联系我们
了解久健本康如何帮助您?
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