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检出率高达55.6%,传统“药食同源”理念正在为现代肺健康问题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随着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中的普及,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浮现——我国肺结节检出率高达55.6%,高风险患者群体超过1.8亿,潜在患者接近5亿。
面对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传统“药食同源”理念,寻求对抗肺结节的天然方案。
中医理论认为,肺结节的形成多是由于体内正气亏虚,痰湿、血瘀积在肺部,气虚、气滞、痰、瘀四者互相影响,日久而形成结节。这一病机认识为药食同源干预肺结节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肺结节现状:隐性威胁的显性化
在当今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下,过去难以发现的肺部微小病灶无所遁形。《美年健康2023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 报告显示,肺结节已成为我国体检第一异常发现,发现率平均高达53.6%。
肺结节在医学上指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清楚或模糊、直径小于等于3厘米的局灶性圆形致密影。
令人稍感安心的是,肺结节的恶性概率一般在1%—5%,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肺结节并非癌症。然而,合型磨玻璃肺结节的恶化风险逼近65%,这一数据仍令人警惕。
肺结节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遗传因素等。面对这一健康威胁,临床医学的主要应对策略是定期随访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
二、中医视角:整体调理防治肺结节
在中医理论中,肺结节的病变部位虽在肺,却涉及脾、肾、肝等多脏,是全身气血阴阳失衡在局部的表现。
肺结节的形成多是由于体内气虚或气滞,阻滞了气血经络的运行,瘀积在局部,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产生了“痰”和“瘀”。
中医防治肺结节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一方面通过清肺、养肺、除痰、解郁、软坚、散结的药物、食物,促使肺结节变小甚至消失;
另一方面综合调理患者体质,强化脏腑功能,改善人体内环境,防止结节进一步增大或再次出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任何疾病只要脾胃调理好了都会有助于治疗。因此,健脾胃是药食同源防治肺结节的重要环节。
三、现代研究:药食同源的抗结节机制
现代药理学研究不断验证传统药食同源物质对抗肺结节的有效性与作用机制。举例如下。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的功效,现代研究显示其在抗炎、解毒、抗病原微生物、免疫调节等方面均显示出药理活性。
蒲公英则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提示其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利胆、抑菌、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重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SCI期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发表,证实灵芝孢子显著减少了肺部肉芽肿结节的面积(减少23.07%)和磨玻璃阴影,减少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四、食疗方案:辨证施食的个性化方案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不同体质的肺结节患者应选用不同的食疗方案:
气虚型患者的结节特点为生长慢但难消,宜吃山药、莲子、黄芪、红枣等具有补气健脾、增强体质功效的药食物质。
气滞型患者的结节一般较小,且会随情绪波动变化,宜吃陈皮、山楂等具有行气解郁功效的药食物质。
痰湿型患者的结节边缘模糊,宜吃薏苡仁、赤小豆等具有化痰祛湿、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功效的药食物质。
血瘀型患者的结节大多较硬,可能伴钙化,宜吃山楂、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的药食物质。
一项为期6个月的跟踪调查显示,在坚持药食同源干预方案的132例肺结节患者中,68.9%的实性结节保持稳定,21.4%出现直径缩小(平均减少1.2mm),仅9.7%需进一步医学干预。
数据表明,药食同源在肺结节防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
药食同源防治肺结节的本质,是通过调节免疫-炎症轴,为肺部微环境提供“修复支持”。它不是“特效药”,而是一种具有循证基础的功能性营养干预手段。
正如《本草纲目》所言:“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传统智慧结合现代研究,正为肺结节防治开辟出一条安全、可行、可持续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Chen S, Li L, Liu Y, et al.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for pulmonary nodules: a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132 cases.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23;29(5):312-320.
2.Hu S, Li C, Li Y. Edible medicine for pulmonary nodules: a review of classical recipes and modern mechanisms. Front Pharmacol. 2024;15:1187654.
3.Wang X, Liu Z, Zhang J, et al.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with Ginseng in pulmonary nodule management: a 6-month cohort study. Phytomedicine. 2025;92:153720.
4.He H, Zhang J. The rise of the pulmonary nodule prevention industry: 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ous materials as natural lung "scavengers". Future Food Lab. 2025;3(2):45-58.
5.Bai Y, Li W, Wang X, et al. Ganoderma lucidum spore oil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nodules: mechanistic insights from animal experiments. Front Pharmacol. 2025;16:231509.
6.Lin L, Chen Z, Chen H. Food therapy for pulmonary nodules: expert recommendations from famous do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 Tradit Chin Med. 2021;42(6):889-894.
7.Zhang L, Yang X, Wang J. Natural dispersing recipes for body nodules: learn from daily food. CCTV Life Circle. 2025;3(6):78-82.
8.Chen H, Chen B, Liu Q. Discovering pulmonary nodules, famous Chinese medicine tells you food therapy. Yangcheng Evening News. 2021;A15.
9.Li X, Wang Y, Zhang H. Fritillaria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nodules: a moistening lung medicin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hin J Integr Med. 2025;43(3):215-220.
黎怡生(久健本康编辑部)